摘要:这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
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立健全规范职务消费的各项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总资产报酬率由5%提高到7.5%,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关闭破产后的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切实搞好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继续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并把试点扩大到中央企业中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加快改革重组步伐,转换经营机制。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科学管理、对标挖潜等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水平。军工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军品科研和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企业及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措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与重组。而且,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也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赚取最大的剩余,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使资本逐渐从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稀缺。
但目前我国总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存在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遵循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将会相当迅速,一、二、三产业的产品、技术会不断升级换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将流向城市二、三产业,而只有素质较高、有能力终生学习的劳动者才能适应这种动态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消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价格扭曲和不必要的行政性垄断,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只有依靠国家给予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不仅效率会很低,而且能够投资于这些产业的又必然是较为富有的人群,对这些产业予以保护和补贴,实质上就会形成低收入者补贴高收入者的倒挂情况。
这也就是在生产过程的初次分配中就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其途径是遵循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各级政府应当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并加强职业教育、在职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这其中既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收入差距恢复性扩大,也有改革不到位所导致的分配不公。在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时,社会上会有一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或因病、因灾需要社会给予照顾的人,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和个人就业转变中需要帮扶的人。计划经济时代,为了保护和补贴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赶超产业的发展,政府人为压低了资金、自然资源等投入要素的价格,并给予这些产业行政性垄断地位。(人民日报)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公平 。
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相对多、相对便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区段的生产活动,就可以多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低收入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过去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摆在了突出位置。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既有效率,又能在生产过程的要素初次分配上就达到公平一个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其产业就可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其国民经济就可以得到最为快速、最具可持续性的发展。
因此,应当完善金融结构,发展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并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消除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当前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中小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以,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既有效率,又能在生产过程的要素初次分配上就达到公平,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和推动技术创新上具有优势,我国应该参考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直到现在,资金、自然资源的价格扭曲和行政性垄断还未完全消除,甚至诱发了寻租、腐败现象。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在二战以后,就是因为较好地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才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收入水平赶上了发达国家,并且在收入分配上不断改善,避免了收入分配先恶化后改善的库兹涅茨倒U字形情况,创造了东亚奇迹。另外,也有可能出现像拉丁美洲的有些国家那样的情况:在初次分配丧失效率和公平而出现大量贫困和失业人群时,政府为了获取选民的支持,出台许多超出发展水平的高福利政策以进行二次分配,结果造成很高的财政赤字,出现频仍的财政和金融危机。实现和谐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快速发展经济,提高国民平均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并使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以缩小贫富差距。这样,随着经济发展,不仅产业会从劳动力相对密集型逐步升级到资本相对密集型,而且低收入者所拥有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值钱。
对这些困难群体,除了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援助,也应该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传统美德,鼓励成功的企业和先富群体承担社会责任,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可是,如此设想了之后,我便意识到,许多私家车都可以在外地购买和注册,然后开到杭州来使用。
初习开车的孩子,至少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原本是应当从父母的礼貌行为习得礼让观念的。换言之,我们同意发展汽车,尤其是发展私家车,完全因为短期内我们害怕叫苦,我们不愿意为了环境而放弃汽车。
于是,原本十分接近于公害的私家车,就更有了理性选择方面的理由在我们的城市里泛滥。他认为,中国经济,如同世界上其他的经济一样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产业,一是建筑业,二是汽车业。
因为没有言论的自由,思想其实是难以自由的。况且,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评价:那个小区的居民总数超过一千人,没有任何投票程序或补偿,怎么可以因为八十名车主的汽车利益而放弃绿地的权利呢?关于私家车泛滥的种种弊端,以我个人观察,简直是罄竹难书。作为一种工具,与我们的脚相比,汽车不仅速度高,而且粗壮,不怕别人碰撞。由于我对私家车恨有独钟,一位好朋友,也是经济学家,某日饭桌上便与我争论起来。
但我们还远没有摆脱陈旧的行为习惯,我们往往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特权,而不是靠培育一个坚实的公共领域,来维护自己的私人领域。在都市里生活着的我,走在街头,感受到汽车公害的侵犯,虽不能够以公众利益的名义反对汽车业的发展,却不能不以个人名义呼吁对汽车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当法律(第三方监督)和道德自律(第一方监督)失效的时候,惟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所谓第二方监督。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在市场经济大潮里混了多年,眼下刚刚知道要尊重私人领域。
其次,只要我们赞同思想的自由,我们就不难看到言论自由对思想自由的重大意义。汽车刚刚在我眼里变为公害的那段时期,我常常试着为各地的市政当局设想合理限制汽车的方法。
有一次在德国科隆附近,我听一位急诊室的医生絮叨,说起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双方的伤员推进手术室,那一瞬间,医生先抢救哪辆车里的伤员,常常就决定了事故死亡率的高低。我把对驾驶私家车的中国人之缺乏文化教养的行为的批评说出来,只算是思的自由的一种方式罢了。也就是说,参与契约的各方,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契约的其他各方实施监督和惩罚。价高者得,那些最需要开车的人,最愿意支付较高价格拿到牌照。
所以毫不奇怪,美国交通法,从法理学角度为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排列了顺序:对于最强壮者指交通工具为驾驶者提供的保护的强壮程度,法律必须首先询问其责任,其责任断定之后,才追究次强壮者的责任。环境污染、交通混乱,马路杀手,债务危机,停车场战争,……我们怎么会全体投票同意把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这种处境当中来呢?我们真的觉得这样很幸福吗?我们心甘情愿地、没头没脑地、甚至厚颜无耻地就这样赞同着汽车商灌输给我们的种种关于汽车文明的精神垃圾?可是作为经济学家,我知道我只能,而且只能满足于,以个人的名义批评这场正在迅速蔓延的、毫无节制的大众消费运动。
而在那个时代降临以前,对不起,我必须忍耐。例如,眼下,谁都知道西湖周围原本清新的空气已经被污染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了,但没有谁公开声明放弃购买私家车的权利,没有见到任何一个绿色意识社团组织的抵制汽车运动。
真正主张并保护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利的经济学家,他们的长处之一是,他们对自己的话语权力非常地加以限制,而且清醒地知道他们说的话之无足轻重是自由的诸前提条件之一。因为,经济学家主张让人们自由选择,通常,自由选择比限制选择自由要好。